不同观点放出来,让大家看到一个问题的不同思考角度,做一个郑州教育的菜市场,而不是做一个教育新闻独角剧。
前一阵写一些郑州2010年前后郑州中考陈年往事,没想到大家还挺爱看。
高考已出分!郑州高中是不是“高进低出”绣花枕头?
郑州最落寞的三所著名高中
我又打电话给老师,补充了一些内容,再给你聊聊当年的中考情况。
都说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。
咱们不用三十年,就看看十五年中,郑州中考发生了哪些变化。
问:老师,当年郑州高中中考和现在比有啥区别呢?
答:现在郑州市中考分成提前批,第一批,第二批,第三批,第一批是省示范高中(不全是),第二批是市示范高中,第三批是民办高中和国际部。
2010年,也是三个批次,但是第三批不是民办。
作者注:这是老师提供的当年三个批次的招生的内部资料
展开剩余86%大家可以看到,实际上一批次高中的变化。
大家注意那个时候一批次是实实在在的省级示范性高中,哪怕是垫底的十六中,十二中,也都是如假包换的省示范高中,不像现在有些高中虽然进了省示范,但是实际上从来就没有这个荣誉。
二批次高中,实际上变化很大,不过都是实实在在市级示范性高中,一些高中还在,比如扶轮,比如二十四中。
但是更多的高中现在已经不在了,要么跳进一批次,比如三十一高。
一些高中已经停招了,比如郑大一附中等。
另外,当时的二批次高中主打特长艺术的高中比较少,绝大部分都是文化课高中,不过现在二批次高中都是主打特长艺术的,要么是小语种。
三批次完全就变了,当时的三批次属于不是市示范的公办高中。
当时民办高中和国际部已经出现,但是还比较少,大家也不算重视,没有专门为民办设定一个批次。
你可以看到,十八中和107进步也是很快的,啥也不是的十八中现在已经是一批次高中了,107也成了二批次第一的高中,也能说明一定的问题。
问:今年听说郑州总的报考人数是8.2万人,当年是多少万,高中好考吗?
答:我还翻了一下资料,当时整个郑州市区共有考生是32439人。
报名普通高中的是29178人,一些孩子直接报了中专和职高。
2010年,普通高中录取计划是21246人,录取率是72%。
根据最后划线的情况,当年公办高中总体录取15573人,民办高中录取是6050人,共计21623人,录取率74%
今年,中考报名人数8.2万,我算了一下也能达到72%,实际上差不多吧。
应该说15年来,这个数据我们郑州市一直是比较稳定的。
今年中考人数是8.2万人,2010年是3.2万人,15年多了1.5倍。
郑州中考下一个十年,人数肯定会超10万,到底是十几万,我没有测算过,反正压力是比较大的。
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,头部高中的总体入学率明显偏低了。
你想想,2010年,郑州市区考高中的孩子是29178,但是外国语招收674人+一中823人+省实验418人,合计1915人,录取率可以达到6.5%,超过了咱们大小三甲的录取率。
2025年,郑州市区考高中的孩子是82000人,但是外国语招800人+一中800人+省实验600人(不含民族班和宏志班),合计2200人,就算最后能扩到2500人,但是分母太大,也只能到3.04%。
所以,在保持一批次率的同时,咱是不是也应该多一些头部的名额,别让大三甲那么卷。
毕竟河南整体的211大学录取率还要到4%。
答:2010年到2025年,郑州市解决高中学位增长问题,基本上都是靠把原来的老市区学校迁到较远的郊区,这样才能增加学位数量。
但是,现在能迁的学校越来越少。
现在省实验已经定下来迁到白沙了,剩下的九中,十九中,东外,我估计也的外迁。
要是还不够,该怎么办,难道已经在三环外的一中,外国语,四中,再迁一次吗,我也不知道。
但是,里面有个问题。
现在咱们得媒体给大家指导中考报名,总喜欢把孩子往远的地方指导。
东区的希望他报龙湖一中,中原区的希望他报五十六高,郑开,总之越远越好,因为总觉得越远分配生使用概率越大。
当然,这也没错,很多家长也听了也报了。
但是,大家想过没有,这样一来,孩子周末回家就更不容易了。
惠济区的孩子去港区,中原区的孩子去白沙,金水区的孩子去荥阳,中间需要花多长时间呀,我看两个小时不止吧,给市里面的交通增加多大压力呀。
所以,希望你们搞宣传的要把这个问题给家长讲清楚,不能为了分配生不管不顾,也要考虑到交通的成本吧。
问:您觉得现在现在高中教育,还需要哪些改进吗?
答:现在高中的条件都非常好了,多媒体,校园环境,人工智能,比当时好很多。
但是,我觉的现在高中扩大规模宣传有点浮夸,动不动就是啥啥分校,啥啥校区。
当时,我们做一个分校是非常谨慎的,也是投入很多很多精力的,而且往往不想往外边说,总觉得宣传了,做不好非常丢人。
所以,我在我们学校管理的时候,建分校的原则就是——少说多做,做好再说,成绩好自然会说话。
但是,现在高中,特别是那些著名高中,拓展分校太随便,挂个牌子就是,也不说究竟注入了什么资源,派遣了哪些老师,准备把什么基地放在学校,反正就是分校。
等到三年以后,高考成绩一出,啥也不是,结果把牌子弄脏了,老百姓觉得受骗了。
所以,我建议咱们以后名校做分校,做托管,做学区,先做再说,投入资源,嫁接管理,理顺流程,培训新教师,把成绩做出来,然后再宣传,你也光荣,老百姓也踏实。
很多人问,孩子分不够,到底敢不敢相信市面上黄牛,帮助孩子钞能力上学的事儿。分校满大街都是 ,雄兔脚扑朔,雌兔眼迷离;双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?就是让老百姓觉得身边就是名校 ,其实啥也不是。我根据一些朋友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,有两条忠告。
第一、如果你那个渠道,直接就是某校的老师,或者体制内领导,可以选择相信,因为这种人既然给你承诺了,一般都是有6成把握的办成,即使办不成钱也是不会少的,因为他有体制内身份,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钱的担保。
第二、如果是那种天天发某音,发朋友圈的专业黄牛,我建议你远离,不能说100%是骗子,但大部分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骗子,办成概率偏小,弄不好,事没办成,给你玩个失联,学财两空,咱要坚决远离。
离家近是硬道理
发布于:河南省北京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